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华信 >> 行业新闻
以产业链金融锻造信托产业
作者:慧慧 来源:黄金门户网
"99号文"明确指出:信托公司应大力发展真正的股权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设立直接投资专业子公司。鼓励开展并购业务,积极参与企业并购重组,推动产业转型。
文中提出的转型方向也正好符合中央政府在目前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指导方针--"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信托如何践行这一方针,信托盘活存量有两个重要方向:资产证券化和并购整合业务。
资产证券化盘活的是企业的存量资产,并购业务盘活的是某个行业中存量的低效率中小企业,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依靠自己以增量的方式做大做强,有一部分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对存量企业的并购整合来做大做强。一直以来,信托业被冠以"实业投行"的美誉,但其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反而过于追逐短期效益,在证券、房地产等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虽然收获颇丰,但风险也不断积累,直至招来监管的强力干预。回归本位,服务于实体经济应该也必须成为未来信托业务发展的主要内容。
信托公司作为中国的"实业投行",能否涉足并购业务,并以此作为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信托参与产业并购,无论是从自身的工具优势,还是从近年来积累的实业投融资经验来看,都是极具想象力的一种业务类型。信托公司开展产业并购业务,本质就是充分发挥自身跨平台资产配置和主动管理能力,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提高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率,盘活社会资金存量,实现产融结合。
产业链金融是近期兴起的一种金融创新,它可以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资源配置平台的作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金融需求,将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与金融机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提高了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了对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力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爱基,净值,资讯),同时通过对产业链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强化了对全流程的交易掌控,实现了由对单一企业风险控制向全产业链风险控制的转变,便于金融机构评估和掌控产业整体的风险。
我国的产业链金融服务主要以银行为主体,侧重于供应链金融服务,且早在2005年就有国内银行开始了尝试。相比银行宽泛的经营领域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信托公司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应强调服务领域的专业化。
作为中国的"实业投行",信托公司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可以说是责无旁贷,而要想在服务的同时做大做强,提升行业掌控力,降低行业风险,就应树立产业链金融理念,从剖析产业集群发展要素入手,站在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高度,审视产业发展规律,掌握产业链的组织结构、相互关系及金融需求变动规律,结合自身竞争优势(爱基,净值,资讯)(爱基,净值,资讯),选择特定的产业链作为服务对象,通过提供有效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提升产业链价值,达到立足产业、服务产业、扎根产业、整合和提升产业的目的,实现与产业链的合作共赢。
信托公司应该以产业链金融为盾牌,阻隔其他金融机构进入自己的专属领地,同时通过对产业链的深耕,充分挖掘信托公司服务产业的潜力,并以此作为区分不同信托公司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
那么,信托业该如何打造自己的产业链金融盾牌?
1、选定一个行业
打造产业链金融,首先要选择一个前景广阔、自身有服务优势的行业,以避免同质化的恶行竞争,提高竞争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行业选择应按以下标准进行:
首先,分析行业背景。行业必须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可预测的期限内(5-10年)不存在可预见的替代产品和服务。
其次,分析产业链属性。金融机构从服务单一企业转型为服务产业链,可以更好地把握产业整体的运营状况和风险分布,有效降低全产业链的风险,同时联动批量开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客户,为其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掌握产业链发展的主控权。
第三,分析服务行业的能力。研究自身的行业背景与竞争能力,分析是否有足够的服务行业的经验、掌控行业的水平,确定是否具备满足行业融资需求的能力。
第四,选定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可以有多个产业链,核心企业可以由产业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企业担任,只要这个企业有足够的规模、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行业影响力,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核心部位,其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过程能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就可以被选定为作为授信对象的核心企业。一般这样的企业均是行业内的大型优质骨干企业。
选定核心企业后,要以此为基础,围绕选定的产业链,深入调研上下游客户之间的业务纽带和价值分布,按业务比重、行业竞争位置和盈利能力,从中筛选出在产业链中居主导地位的供应商、核心企业和分销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分析产业链成员的生产规模、销售规模、融资规模,以及产业链企业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金融需求、统一或相似的融资渠道与金融产品,从而为统一授信奠定基础。
只要掌控了核心企业,就等于取得了产业链金融的主导权。以核心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金融需求为依据,进行综合授信,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便于上下游企业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和合理的产业分工,同时也强化了信托公司和核心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由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规模大小不一,融资能力差异较大,可以借助核心企业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强大的履约能力实现产业链信用捆绑,为上下游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增强信托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的意愿,降低产业链融资成本和风险,尤其是透过产业链协作关系,将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纳入信用体系,提供融资便利,提高信托公司对全产业链的掌控力。
2、衔接两个需求——市场需求、融资需求
首先,理清产业链的市场需求,有的放矢的做好金融服务。以电力全产业链为调研对象,从产业价值链出发,围绕产业链的利益机制中的各环节,从相关技术、业务广度与深度方面着手,分析产业链当前和未来的市场需求、产业规模、发展空间、运行规律,评估产业链风险要素及分布特征,掌握主要节点核心企业的运营状况、发展规划、客户特征、销售进度、库存与采购状况,对客户进行预筛和主动批量开发;以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服务平台运营商,构建产业链金融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与核心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对产业链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源的整合,掌控供应商和销售商信息,实现需求和库存信息的共享、同步计划的制定、工作流程的协同,提升信息整合分析能力,动态掌握产业链的信息链,实时发掘市场机会,掌控市场信息、商品交易、仓储配送、货款结算等服务,实现从被动信息收集向主动信息整合转型,为信托公司向产业链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奠定基础。
其次,掌握金融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金融服务模式,实现全产业链金融联动开发。根据产业链经营状况和发展规划,评估产业链金融需求特征、规模、结构;依据产业链信用水平和自身金融资源,确定产业链的授信规模和条件;依据利益机制和综合企业意愿,将总的授信规模分解到产业链的相应环节;依据产业链的不同属性、业务纽带关联及服务能力,构建多种产业链配置模式,组建相应的产业链专业服务团队,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方案;依据客户差异化需求,设计服务流程,实施分层细分的金融服务。
3、提供三种金融产品
根据全产业链运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金融需求,以核心企业对主要服务对象,设计满足产业链主要节点企业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
1)供应链信托
电力行业产业规模庞大,日常运营对资金需求量巨大,为满足电力产业的资金运营需求,可以选定的核心企业为节点,以保证产业链企业产-供-销顺畅运转为主轴,以满足产业链企业采购和销售为目的,通过对整个供应链资金需求及风险的评估,集成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以核心企业为主导授信对象,以产业链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等为质押,设计供应链信托产品,开展票据贴现、保理、买方信贷等业务。
供应链金融可以将金融服务嵌入到产业链中,提升服务电力行业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有助于稳固电力行业的供应链伙伴关系,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风险,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更有效掌握供应链发展的话语权、主导权。
2)项目融资
鉴于中国经济仍处在黄金增长期,电力行业项目建设规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提升产业链整体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以产业链的核心项目为依托,围绕重大电力项目的建设-运营的资金需求,开发项目信托、信托式融资租赁、项目建设基金、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并通过创新的产品设计,整合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一条龙的项目开发金融服务。
3)产业并购重组融资
为提升产业链集中度,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推进核心企业产业整合为宗旨,开发产业并购基金、集合信托、杠杆并购信托、信托中的基金(FOT)、银行通道贷款、家族信托等产品,支持核心企业开展纵向、横向或混合并购,以增强核心企业对核心技术、资源、生产、市场等环节的控制。
4、抓住四
